在单位里,人到底是怎么废掉的
  • 首页
  • 五分彩为什么得奖了提不了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栏目分类
   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五分彩为什么得奖了提不了 > 新闻动态 > 在单位里,人到底是怎么废掉的

    在单位里,人到底是怎么废掉的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1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    很多读者朋友都知道,我喜欢《遥远的救世主》这一本书。

    其中一个原因是,我在看到王庙村村民、看到叶冯刘三个人的故事时,也看到了一些隐蔽的工作真相。

    他们靠什么都可以,就是不靠自己,所以迟迟不能翻身。

    我发现这也是很多人的职场困境。

    自己不作为、不主动、不担责,反过来却抱怨公司不给升职、不给加薪。

    最后呢,这些人就在“等靠要”的心态中一步步废掉了。

    01

    刘润在一篇文章里讲到一个职场里常见的痛点场景。

    领导安排了一个任务给小高,过了两天之后,领导来问项目进展如何。

    小高回答说:哎呀,领导,您等等,这我得去问一下客户。

    一天过后,小高反馈说:项目被延期了。

    领导好奇地问:为什么被延期了?客户有什么诉求吗?

    小高说:这个……我得再去问问。

    快一周过去了,领导再次问起项目进度,小高表示项目搁置了,至于为何搁置,又是一堆说辞。

    领导内心直接崩溃,质问道:你怎么不早说呢?我可以给你更多的资源和人力协助你……

    很多打工人就像职场的提线木偶一样,总是要推一推,才能动一动。

    他们在等安排、等调动、等机会,等到后面一无所有。

    实际上在职场中,一个人的价值永远是主动创造出来,而不是等出来的。

    史蒂芬·柯维被《时代》誉为“人类潜能导师”,他有一句人生格言:主动作为,而不是被动听命。

    他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里将 “积极主动” 列为第一习惯,他对比了两类人。

    高效能者在面对任务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,而低效能者总是在等待指示。

    打一个比方说,很多人只会一板一眼地工作着,从不会想着去优化、去创新、去更新迭代自己,只会等别人来指导,等别人推他一把。

    可是就如一句话所说的:社会财富从来不是被分配的,而是需要人们去主动获取的。

    一直等,只会与机会擦肩而过;一直等,只会烂在岗位上。

    赢家,从来属于主动者。

    想方设法地把事做好,千方百计地为单位带来利益,你自然能得到机会的垂青。

    02

    作家豆豆借丁元英之口说过一句话:

    “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,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,靠上帝、靠菩萨、靠皇恩。总之靠什么都行,就是不靠自己,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着。”

    职场里,真正让一个人爬不上来的,是这个人“靠”的生存观念。

    靠同事给自己兜底,我马虎一点无所谓,反之项目出了差错,任务出了纰漏,同事也会全力地挽回。

    靠老板给自己顶着,我提案七拼八凑,虽然远未达到客户的要求标准,但领导会帮我查缺补漏。

    天塌下来由个高的顶着。

    总靠着别人给自己擦屁股,自己就难挑起大梁。

    知名媒体人和菜头,早年在航空公司工作。

    在一次执行飞机起航任务前,他发现有一个航班缺少落地天气报告。

    于是,他交代副班去落实这份报告,并明确告诉对方,如果没有这份报告,就会耽误行程,飞机不能准时起飞。

    两个小时后,他忙完其他工作来询问副班落实的进度如何时,副班告诉他气象局的电话打不通,没能联系上。

    接着,和菜头问他:“联系机场的调度了吗?让站调再去问一下。”

    副班的回答依旧是电话打不通。

    和菜头强忍着怒火,又问: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?”

    “半小时前。”

    就这样,看着副班干巴巴地站着,和菜头便发火训斥了副班。

    哪曾想副班更恼火,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已经去做了,联系不上也没有办法。

    担心航班延误,和菜头只能自己多番打听,联系到了机场工作人员,拿到天气报告后顺利起飞。

    为什么副班会有这样的工作态度?

    因为在副班的心里,他联系不上,别人会帮忙联系;出了问题,首担责的不是他,别人只会比他更急。

    一个人越依赖别人,说明他越没价值。

    你是想着“我搞不定的,领导可以搞定”,还是想着“领导插手之前,我把事就圆满解决”,决定了你最后能走多远、走多高。

    都说,靠谱,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。

    那什么是靠谱,什么是能力?

    我觉得是一个项目、一个任务,到你这边能形成整个闭环,不用人再插手。

    03

    《富爸爸,穷爸爸》的作者罗伯特·清崎讲过一个“添柴”悖论。

    一个人抱着柴火坐在寒冷的夜里,冲着大火炉喊:“你什么时候给我温暖,我什么时候给你添柴。”

    可事实上,只有他先添柴,火炉才会烧起来。

    其实,工作也是一样,你不能只想着“我要什么”,而是要思考“公司、客户要什么”,你只有先付出,才能有回报。

    上一年,我在公司附近的健身房报过私教课。

    不过练了几个月,我就打算换健身房了。

    原因是健身环境真让人膈应。

    一来这家店通风效果不好,所有人汗流浃背聚在一间屋子里,气味极其难闻;

    二来清洁工作不到位,隔天一大早去,健身器材上还残留着别人的汗印。

    我跟前台行政建议,你们改善一下健身环境,能多留住客户。

    没想到他却说:“我操那么多心干嘛,老板又不会给我多加一分钱,是不?”

    大概过了半年,他发了条朋友圈声明:已辞职。

    我问他辞职原因,他却抱怨起来:“干了几年,老板闭口不提涨工资的事,谁爱待让谁待去。”

    对此,我没有再多说什么。

    操了心,做了事,公司的确不一定给升职涨薪;可不操心,不做事,公司一定不会给你丰厚待遇。

    工作的本质,是一种价值交换,用你所有,换你所需。

    但很多打工人却不这样想。

    没给公司添砖加瓦,却喜欢埋怨老板给自己的待遇低。

    我很认同一句话:“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。”

    要得到什么,就先付出什么。

    不谈付出只谈工资,恰恰失去的就是工资。

    在《遥远的救世主》里有这样一个情节。

    丁元英在去五台山的路上和韩楚风说:我救不了他们,我能做的只是给他们一个生存观念,唯一能救他们的是他们自己。

    事实上,在职场里,你的同事、领导、客户都无法成为你的救世主,能成为自己救世主的只有自己。

    不等不靠,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大抵是我们打破职场困境的唯一方式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Powered by 五分彩为什么得奖了提不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